神州风水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
查看: 1314|回复: 0

湖山之秀——肇庆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3-7-12 15:58:2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湖,似灵动的眼,山就像眼上的一抹淡眉。湖光与山色,能够点缀映衬得如此恰到好处的,只有肇庆了。天下第一名砚,古今清正第一人,闻名的物,传世的人,其精髓气质能如此相通连的,也只有肇庆了。
  有人说,有些地方,可以一去再去,再再去;有些地方虽名声在外多年,早被无数游人阅遍,但仍魅力不减,愈久弥香。肇庆恰巧就是这样一个地方。一个可以再再去的地方。
  实际上肇庆,早些时候的名字叫“高要”,汉武帝元鼎六年(前111年),在这里设县治,名为“高要”。高要之得名,是因为它濒临西江北岸,上控苍梧,下蔽番禺,峡山险峻,为两粤腰膐,或曰峡山高峻,峡水如腰,故名之。
  翻阅广东史,肇庆是为数不多,可以和广州历史一论短长的城市。甚至,在唐宋以前,西江流域的地位还要高于珠三角地区。广州著名的五羊传说,就是在西江流域变成了七只羊,其中五只去了广州,两只留在了肇庆。传说折射出的意思是,珠三角移民有一大部分当年是沿西江而下的,西江不仅孕育了最初的岭南文化,也是后来盛行于珠三角粤语的起源地之一。
  到了隋朝,隋文帝开皇九年(589年),肇庆设端州府,高要便成为其下辖九县之一。北宋年间,登基前受封为端王的徽宗赵佶,在继承帝位后扩建端州,升其为肇庆府。肇,作“始”解,庆,为“吉庆”含招来吉庆之意。肇庆地名由此而来,并沿用至今。现在的肇庆下辖有端州区、鼎湖区和广宁、德庆、封开、怀集四县,代管高要、四会二个县级市,设立了省级的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。
  如果从广州逆流而上,在滚滚西江的中段,便可和肇庆相遇。西江水,从肇庆穿城而过,如丝如带,洁白如玉。或许也可以从广西梧州顺流而下,过西江小三峡,穿羚羊峡,便入端州,那是宋朝包拯初来肇庆的路线。
  历史上,岭南是诸多被贬谪的官员所踏足之地。然而包拯和他们不一样,他是作为升迁来到岭南主政的,宋康定元年(1040年),包拯到端州任知州。正是在端州的三年,包拯开始成名。
  三年后,由于他的政绩突出,迁殿中丞,监察御史,后任天章阁待制、龙图阁直学士、枢密副使。特别是其知开封府时,在天子脚下,他不畏权贵,执法严明,从此名扬天下。包拯以刚正廉洁、除暴安良、爱民如子、断案如神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清官之一,民间百姓称之为包公、包青天。甚而民间谚语称曰:关节不到,有阎罗包老。
  包拯42岁时他才来到端州,这是他从政的第二站,虽算是个蛮夷之地,但也是他担任的第一个州级长官。包拯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政治理念了。他在端州主政共计三年,是他呆的最久的一个地方。三年,不长,也不短,足以干出很多事情。
  包拯没有一丝停息,他在端州因地制宜,首先开创了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式农业之雏形;创建了端州第一个交通和邮政总站,从此沟通了从肇庆发抵各港口的海陆丝绸之路;创办了端州第一所公立学校,端州书院,为端州培养人才;设立了一座庞大的储粮备荒的谷仓-丰济仓,保证了饥荒灾害年间的稳定;还派人加固西江堤围,有效防止洪水灾害;又派人在城里挖了七眼状如七星的水井,让居民喝上干净的井水,不再因喝脏水生病;他积极荐用人才,减轻贡税;他不遗余力地处治贪官污吏,为民除害……。
  这一刻,端州,成为西江中下游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和教育的中心。此种影响一直到后世,从明嘉庆四十三年(1564年)到清乾隆十一年(1747年),肇庆成为两广总督府驻地长达183年。甚至西方人进入到中国,也离不开肇庆。明万历十一年(1583年),著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肇庆,并于次年建成中国第一座欧式天主教堂“仙花寺”,还绘制出版第一副中文世界地图《山海舆地全图》,这副图首次向中国人介绍了地球的“球形大地观”。利玛窦流连于肇庆有6年之久。这一切离不开包公。
  宋庆历三年(1043年),包拯离任端州,百姓自发送行,泪洒长街。《宋史本传•包拯》之三记载:“徙端州,迁殿中丞。端土产砚,前守缘贡串取数十倍,以遣权贵,拯命制者才足贡数,岁满不持一砚归。”面对天下第一名砚,作为端州最高长官的文人包拯却“岁满不持一砚归”,其德其品顿时令人肃然起敬!
  端砚,文房四宝“笔墨纸砚”中砚之首。古人不像今人,现在基本上都是用电脑键盘敲字作文,笔是很少用了,就更别说什么砚了,可能有的人甚至见也没见过砚的模样。然而,在古代那时候只要是作为一个文人,要写字作文,不仅是需要好笔,或好墨、好纸,还非得一套俱全不可。
  相传古时考生赴京赶考,正值冬季,所有考生砚中的墨汁都冻住了,无法答卷,唯端州(今肇庆)考生用的端砚哈气成墨,写出的考卷满纸墨香,可见端砚之厉害。端砚,由此也名声大噪,成为天下第一名砚。清《石隐砚谈》记载:“东坡云,端溪石,始于唐武德之世”,唐武德年间即618年前后。《钦定四库全书端溪砚谱提要》说:“考端砚,始见李贺诗。”的确,在唐人李贺诗中已然生动描述了端砚之神奇:“端州石工巧如神,踏天磨刀割紫云”。可见端砚确实作为名砚的历史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。
  端砚,和徽墨、湖笔、宣纸并称,皆为“文房四宝”中的最佳者。但是,在四宝中,一般认为砚又为最,因为笔墨纸皆不如砚之坚硬,耐磨损,且暗合砚上其特有色彩纹理,砚工可雕刻打磨出精美雅致的图案。砚既可以磨墨之用,又可以把玩欣赏,一辈子保留传承,所以自古以来爱砚者甚多,收藏者也多。这种充溢着文气的坚硬刚正之精神气质,是砚之品,也是文人之品。端砚,是砚之上品。包拯,文人之上品。而砚之上品和文人之上品,其精气神最为连通的确实是包拯。包拯到端州,莫不是天意?!
  然而尽管物与人是如此有缘,但包拯并没有带走端州的一块砚!
  有一个传说:在包拯离开端州时,一老砚工深深爱戴其清正廉明,想将一块精心制作的端砚送给包公,以示其内心至诚之意。老砚工知道包拯肯定不会收受,便托包兴私下收了,回京之后再交给包大人。当船行至羚羊峡峡口,突然天气骤变,风雨大作,波涛翻涌,包拯认为苍天发怒,必有蹊跷,便查问家人,包兴只好道出原委,拿出黄绸布裹着的端砚。包拯虽深谢端州人民的一片心意,但是仍拒受端砚,于是将砚投入河中,霎时风停浪静。后来砚台落水之处,升起一座岛,人称为“砚洲”。裹砚黄布沉没处也升起一座岛,人称“黄布沙”。
  当然,这仅仅是一个传说故事,它所传达出来的是人们对包拯之清正廉洁的崇拜和敬仰!两座小岛,是百姓对包拯的思念所化作的一种实物象征。今天在远处的鼎湖山上,人们特意修建了一座观砚亭,以纪念老百姓对包拯离去的恋恋不舍之情。
  实际上,鼎湖山今天它最为人认同的是它的绿意。作为都市人最喜爱的氧吧,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,也是我国最早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人与生物圈计划”的国际生物圈的保护区之一。难得的北回归线沙漠地带上,竟然还有这样一片绿洲。神奇的是山上有以鼎湖山命名的模式产地树种如鼎湖钓樟、鼎湖冬青、鼎湖血桐等,有属国家一类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沙椤、水松等十几种。清新的空气,婉转的鸟鸣,有三百年历史的老藤,被各种附生植物缠绕形成的空中花园,还有山顶常有祥瑞之气绕的庆云寺、白云寺,四五百年树龄的菩提树,那些藏于山中的一池清泉、瀑布下的小径……
  在这一片绿意盎然的闲适之中,如果登临观砚亭,凭江临风,举目远眺,可见那沙洲小岛状如端砚、黄绸布,西江水如练蜿蜒东去,千百年不变,犹如端州百姓对包拯的景仰和思念,如江水般绵绵不绝。
  如果今天想要寻找包拯在端州曾经的遗迹,就只有在七星岩下了。那是他在端州唯一留下的至今尚存的笔迹,在七星岩的石室洞东壁,包公的题字赫然在目:“提点刑狱周湛、同提点刑狱钱聿、知郡事包拯同至 庆历二年三月初九日题”。那是包拯知端州的第二年。
  包拯题字所在的地方,是一处著名的摩崖石刻集中地。早在包拯之前,唐人著名书法家李邕就写下《端州石室记》,此文使当时的端州名动长安,现在依然镌刻于洞口石壁上。在包拯之后,历代游览题字的文人雅士更多,如明代的吴桂芳、清代的陈恭尹等,皆为书法珍品。现被誉为“千年诗廊”的摩崖石刻属于肇庆七星岩风景区的一部分。
  七星岩就是散落于星湖中的七座石灰岩山峰,分布位置正好和北斗七星相呼应,分别叫阆风、玉屏、石室、天柱、蟾蜍、仙掌、阿坡。七座山峰都不高,但各有各的秀丽,一团绿色浮于湖面,宛若盆景。肇庆市城区面积本来就不大,现在还有一小半被星湖占去了。有人说,因为有了这么美丽的湖和七座山峰,肇庆也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城市。也许,只有这么美丽的湖光山色,才能够打动包拯,使他磨墨提笔,欣然题字于其上吧。
  绕着肇庆的宋城墙徐徐行进,在端州城西的龙顶岗西麓三联巷,有一口是当年包公教当地百姓打下的井,井水还是清洌可口,井边栏口,布满一道道深深的绳痕,仿若记忆着当年包拯执政为民的音容笑貌。“果为国,岂不以爱民为心哉?”后人为了纪念包拯,称之为包公井。此外,城里城外还修建了包公祠、包公楼,祠堂内塑有包拯的塑像,目光炯然注视着这座城市的芸芸众生,一脸肃严,一身正气。
  细读湖光和山色,品味端砚和包拯融合一体的文化意蕴,人们常常陷入长久的思索,只是当时明月在,能否照得清廉还?或许,我们剩下的,只有再一次品读包拯留下的唯一一首诗,那时他还在端州,“清心为治本,直道是身谋。修干终成栋,精钢不作钩。仓充燕雀喜,草尽狐兔愁。往牒有遗训,无贻来者羞”,这首短诗足以明其志,他没有想到这也是留给端州乃至整个中华民族重要的一笔精神财富。
  或许,真如包拯家训所言:不从吾志,非吾子孙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神州风水网手机版|Archiver|神州风水论坛

GMT+8, 2024-5-8 01:15 PM , Processed in 0.265987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