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州风水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
查看: 2362|回复: 7

老汉说书——专门打捞流落在民间的小故事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7-10-7 18:23:1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引子

 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,留下了好多稀奇古怪的故事,这些故事跟神谈怪论搅浑在一起,真可谓真作假时假亦真、假作真时真亦假,让人傻傻分不清楚,所以老汉奉劝列位看官,对老汉所讲的这些故事,千万不要去追究个中缘由,老电视剧《聊斋》不是唱了吗:“此中滋味,谁能解得开,笑中也有泪,乐中也有甜。”听完后就让它继续老去吧,直到老到哪里也去不了。更者,你要是真的费尽心力揭开了故事谜底,生活会发生改变,老汉我可是不敢保证的。弹指一挥间,沧海变桑田,好多故事已经失传了,好在老汉还听过不少,且将心事付瑶琴,做个说书人,说几个故事给大家听听:

  鲁班书

  

  相传,木匠的祖师爷鲁班传下一本书,称为鲁班书,此书分上下两册,上册记载种种木工技法,传说这些技艺巧夺天工,学会后将有通天彻底之能,能使木鱼潜游、木鼠遁地、木鸟飞天。下册更加神奇,写着许多神秘的口诀,学会后木匠甚至能够施展法术。

  不过,巨大的收益总是伴随着巨大的风险。也不知道是谁规定的,拥有鲁班书的人每天必须读一页法术,看了就要用。由于下册里有达人和害人的两种法术,所以,如果遇到达人法,那就算雇主家走运,但是如果遇到的是害人法,雇主家就倒霉了。因为书里说,如果木匠不去害人,死的就是自己。

  还有,拥有下册的人会断子绝孙,并且一定要将书传给徒弟,否则永世不得超生。今天就说一个木匠的故事。

  胡希年轻时是个木匠,手艺很好,什么盆啊、柜啊、桌啊、床啊,只要农村能见得着的,他都会,还做得特别灵醒。那年头,这样的人在农村十分抢手,不过抢手归抢手,他可不是谁都看得上。这不,直到二十九岁他才娶了漂亮媳妇,真是老树冒新芽,枯木又逢春啊。有了媳妇的胡希运气也特别好,一连接了好几个活,直把夫妻俩乐坏了。

  有人问了,做木匠能挣几个钱,还能把人乐坏了咯?好教看官知道,旧时短工去你家干活,你可是要管饭的,这意味着木匠不但有工钱可以挣,还能省粮食,当然是天大的喜事儿了。

  这天,胡希接到一个活,是做一个猪食盆,农村的猪食盆都是长椭圆形,方便几头猪一字排开吃食。出工这天,胡一刀收拾好家伙什,一路哼着小曲到了雇主的家,快活地忙碌起来。胡希是个老木匠了,什么活多长时间做完,心里门清,干活时胡希心里盘算着:猪食盆是个小活,如果上午完工,那雇主不管饭也能说得过去,所以必须拖到下午再交差,好歹要吃了中饭再走。

  眼见快到中午,那家男人看猪食盆还没做好,有点不耐烦了,不断地催胡希。胡希这边呢也不着急,任他谁吹浪打,他却胜似闲庭信步,终于挨到了雇主家烟囱冒烟。

  没办法,男人只得备好碗筷,邀请胡希坐了上位。胡希往桌上一瞧,气不打一处来,居然没有酒!俗话说"无酒不成席",东家没备酒,那是没把自己放在眼里。不过胡希心想,老子虽然生气,撕破脸还是没有必要的,仍然一团和气地吃完了这顿饭。吃完饭,胡希推掉男主人递来的水烟,麻利地给猪食盆套上铁箍,完成最后一道工序,然后对着椭圆顶端处喃喃说了几句话,随手将食盆丢到地上,拿了工钱哼着小曲愉快地走掉了。

  当天晚上,怪事发生了,那家女人在给猪喂食的时候,猪始终在食盆旁边打转转,就是不肯吃食,无论将猪食换成什么,它始终不愿意吃。男人这才想起白天时胡希做的那几个怪异动作,看来是得罪他了,导致食盆被做了手脚,猪才不吃食。回想起来,男人不禁后怕,万一胡希在家里其他地方也做了手脚,还不知道会带来什么凶险。

  第二天一大早,男人提了几包红糖,亲自到胡希家赔礼道歉,好话说了一箩筐,才将他请回来,家里早就备了好酒好菜。胡希见男主人知错就改,也就见好就收了,他让男人把猪食盆拿来,从椭圆的另外一段又念了几句话,再倒上猪食,嘿!猪竟然吃食了!

  有人说,胡希这是在害人啊,后来他断子绝孙了吗?据说胡希后来儿孙满堂,看来这传说也有不靠谱的地方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10-7 18:26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 中指血
  
  中指在中国人的文化里位置非同小可,你看那孙悟空弄脏了佛祖的中指竟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;黄蓉与郭靖根据铁掌峰中指找到了《武穆遗书》,这才有了襄阳的数十年安宁;武林人士歃血为盟据说咬破的必须是中指,否则是不算数的;有个日本人因为中指闻名于世,还得了个"金手指"的艺名。老汉今天说的这个故事就跟中指有关。

  清末民初的一天,天刚刚亮,城里最著名的算命先生易中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,此人可了不得:家聚万贯不义财,手捏阳间枉死命,正是闻其名小儿止哭的大财主马英九。易先生心想老夫乃是个本分的生意人,与这马英九不曾有过来往,他为何要来寻老夫晦气?心里虽然七上八下,不过仍然得强颜欢笑出门迎接:"马老爷大驾光临,有失远迎,恕罪则个!"马英九见到易中天,居然面如筛糠,在门槛上绊了一下,哭诉道:"活神仙不要折杀小人啊,求大仙救命啊!"这可把易中天惊呆了,完全摸不清楚马英九这是唱的哪门子戏,只得打太极:"马老爷才是折杀小人呢!您先别着急,有话好说。"

  马英九这才平静下来:原来马家新起了一座宅子,宅子倒也体面,不过就是经常出现怪事。无论是青天白日还是黑云压城,宅子里总是阴森森的,寒气逼人,更可怕的是每次回家推开大门,会有一个黑影从里面扑出来,已经连续好几个月了,全家人战战兢兢,寝食难安,非要马老爷来请易先生给瞧瞧。听完马英九的叙述,易中天觉得此事非同小可,决定亲自走一趟。

  到了宅子外面,易先生一瞧:呵!好一座宅子,跑马能圈地、划船可捕鱼,端的是富丽堂皇。推开宅子大门,果然阴风乍起,一个黑影扑面而来,与马英九所说不同的是,这阴风呜呜然犹如小儿闭气啼哭,哭声让人头皮发麻却又心里酸楚,待这黑影近到身前,竟然化作人形向自己伸出双手索抱,瞧身形正是满月婴儿大小。易先生觉察到黑影中有股强烈的怨气,触之不详,怎奈哭声惹人伤感,不忍拒绝。迷迷糊糊中,易中天伸开双臂,将黑影抱在怀里,黑影却穿身而过,围绕在身旁。好在几十年的修为起了作用,千钧之际祖师爷赏饭吃令易中天回过神来,他咬破舌尖,一口鲜血喷在黑影上,又念了三遍“天官驱鬼咒”,才将黑影驱散。易中天不敢耽搁,赶紧拿出师传的八宝罗盘走进宅子,这罗盘传至易中天手里整整过了八代,八宝加上八代已合了“八八之数”,最能降妖除魔。只见罗盘指针剧烈乱摆,最后慢慢指向东南方,易中天问道:"马老爷,此宅怨气冲天,最近府中可有冤死之人?"马英九面露尴尬:"没有。""果真没有?""回易先生,当真没有,不敢隐瞒。""好的,我明白了,俗话说异者为妖,新宅闹小鬼、罗盘指东南,这都是异数,而东南方大杀四方,主风水死门,可见东南方必有异物。您可沿着东南方或挖掘,或拆墙,必可找到该异物。"

  马英九如获大赦,立即招呼来家丁,将东南方里里外外掘地三尺,终于在一片断井残垣中找到了异物:一块带血的砖头……最后这件事就这样解决了,从此马英九一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。

  那边有人问了:那块砖头是哪来的?怎么偏偏出现在东南方?且听老汉插话:相传在盖房子的时候,如果在最后一块砖上滴一滴中指血,就会出现这等灵异事件,因为东南方主死门,为了将死门堵住,泥瓦匠会在东南方的墙上砌进最后一口砖,这样一来大吉之兆便会显旺,但是如果在那块砖头上滴一滴中指血,大吉就会变为大凶,这便是转运之法,流传已经几千年了,有人问这是哪里记载的,老汉也不知道,只知道现在还有人懂,还有人在用……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10-7 18:28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<红头绳>
  
  万世师表孔老夫子说过: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。有人因此认为孔夫子瞧不起女人,老汉看不然。以孔夫子之情商、智商、机变,尚且觉得女人难以对付,恰恰说明女人天生就有几丝聪慧秀丽。这种天赋若是用在正道上,自然可以不让须眉,撑起半边天,甚至成为武则天、马皇后也不是没有可能的。不过,若是女人情丝缠绕,无法自拔,会做出什么事可就很难说了。今天给列位看官说一个女人的故事。

  老汉少年时期曾遇到一位女子,名叫杨影,活泼无脱,大方慷慨,经营着一家小饭馆,最爱帮助孤苦无依之人,谁要是遇到什么难处找到她,少则管你几日饱饭,多则解囊相赠,十里八乡人人夸赞,问她为何甘愿如此,她总是笑道:"谁还没个难处哩,吃几日饭又不会吃垮我?"真个是:木兰从军谁曾见,杨影助人人皆知。

  这日杨影起床对镜梳妆,惊了一大跳,左耳处出现铜钱大小的一片头皮,头发不见了!杨影忙到床头去找,却不见有任何落发。这就怪了,头发怎么掉了?好在掉的头发不多,杨影将发髻往耳边捋了捋,遮住那块头皮,再往镜里一敲,完好如初!于是就像往常一样下楼做生意去了。不一会,店里就坐满了吃早点的人。杨影做生意有良心,别人的汤粉用水兑,她却用大骨熬汤,汤水又浓又腻,再加上美名在外,所以大伙都爱上她这来。

  杨影里里外外招呼着,忙个不停,门口不知什么时候坐了个乞丐,衣不遮体,散发着臭味,眼巴巴地望着店内。杨影瞧见了,端了碗猪骨粉过去,那乞丐也不客气,一口吃尽,吃完拍拍肚子,一幅意犹未尽的样子望着杨影,杨影一笑,又拿来一碗。不曾想这乞丐吃完又要,旁边的人早看不下去,劝杨影赶走这贪嘴的乞丐,杨影却不恼怒。如此这般,这乞丐一共吃了八碗才打住。吃完猪骨粉,乞丐也不道个谢字,拍拍屁股走了。大伙都说杨影烂好人,杨影笑了笑没说话,进里头忙碌去了。

  第二天,杨影照镜子时发现又掉了一块头发,这次掉得比上次多。杨影开始有点怕了,莫不是这几日太过劳累?她想着过段日子,如果还是掉头发,就去找郎中抓几幅药吃,应该没有大碍。于是下楼去,放下门板开门做生意,却见那乞丐又来了,坐在门口,伸手向杨影要吃的。杨影又给这乞丐吃了八碗骨头粉。列位看官,你道这乞丐该走了吧,错了!这乞丐前后一共来了八次,八八六十四,足足吃了杨影六十四碗猪骨粉。第八天的时候,乞丐对杨影说:"一个月内,如果你遇到什么怪事,到六角亭找我,我回报你。"杨影笑道:"不用啦。"然后乞丐就走了。

  乞丐走后再也没来,杨影的头发却一直在掉,可怜满头秀发落了个精光,她这才想起乞丐的话来。于是,在某天傍晚关门后,杨影包了一块头巾,去六角亭寻那乞丐。

  来到六角亭,见那乞丐躺在一堆垃圾里,绿头苍蝇满天飞,见杨影到来,从身上摸出黑乎乎的一块肉,扔到地上,立刻就有几只苍蝇扒在上面,乞丐说道:"吃了它,我就救你。"

  那边有人问道,这乞丐太过份了吧,我看这件怪事就是乞丐做的孽。列位看官,请稍安勿躁,奇人异士行事往往出人意表,不可以常理推断,一会你们就知道了。

  杨影涨红了脸,面露难色,想着掉光的头发,于是勉强吃了下去。黑肉入口即化,流入脏腑中,凉丝丝甚是舒服,又化作涓涓细流,随经络全身游走,不一会,通体舒畅。杨影这才知道乞丐给她的乃是异药,于是磕头致谢。乞丐手一挥:"慢着,我只是解了内症,要想长回头发,还要驱外邪。娘子回家后解开枕头,便可找到一绺头发,若是系着红绳,当场烧掉,你速去速回!"

  杨影回到家剪开枕头,果然找到一绺头发,是用红绳系着的,便点火烧了。烧完后,杨影回到六角亭,求那乞丐告知缘由。

  那乞丐娓娓道来,原来,这绺头发是女人做的法,若头绳是红色,烧掉即可,若是已变成黑色,那就没救了。杨影问道是谁做的法。乞丐说这就无从得知了,但是得罪了女人那是无疑的。

  过了几日,杨影开始长头发,再过月余,头发就全长回来了。

  老汉以为,对于女人应当敬爱,不可使之伤心难过,心伤还可用心疗,若是心碎,可就无药可医了,届时,碰上杨影这样的事那是极有可能的。

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完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10-7 18:29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 梁上刀
  
  科技发展到今天,很多事已经不需要人操持了,你看苏州那边盖一栋一百多层的楼房,像搭积木一样一个星期就能盖好。不过呢,有些古老的传统却一直都还有保存,比如工程动土或者到了关键节点时,必须得祭上三牲以安抚地下亡魂,这在网上可以查到,但是还有一些就查不到了,特别是那些致人于死地的不传秘术,它们只能口口相传……

  这件事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老汉的老家,老汉是听母亲说的,母亲是听别人说的,别人听谁说的老汉就不知道了。

  那时候农村的房子封顶前要起大梁,这种房子根基牢固,能防风雨,可抗地震,花费不菲,能做得起的不是一般人家。

  这天李天水家里到了架梁的时候,架梁的日子是根据黄历选的,自然是大吉大利。但是几次上梁都不顺利,不是偏了就是上不去。不得已只得派人请来乡里最贵的,经验最丰富的锋匠胡希。

  胡希刚刚过完六十大寿,须发皆白却依然精力旺盛,不久前还生了第七个儿子。从十五岁起,胡希就跟着师傅给人打基起梁封顶,从未出过差错,可以说只要有他在场,哪怕他不发一言,事情也已经成功了一半。

  这天,胡希像往常一样叼着那根已经跟了他近四十年的烟袋,指挥工人:"左十寸,右十寸,寸寸要精,步步要准,这样的梁才稳。"

  在胡希的指挥下,大梁稳稳地架在了左右两边墙上。

  正要收工的时候,胡希呛了一口烟,不停地猛烈咳嗽,咳得舌头都麻木了,他赶紧喊李天水:"天水,你快上去看看大梁,从右往左数三尺的地方是否有刀印,再从左往右数,是否也有刀印?"

  李天水立刻让他儿子架梯,爬上去一瞧,果然有两条刀印。

  胡希说:"好厉害的手段!!天水,你是要屋还是要人?"

  李天水惊讶地问:"胡师傅,这是什么意思?"

  胡希很着急:"你快点回答我,只有一炷香的时间,晚了就来不及了!"

  李天水摸不着头脑,问道:"你得跟我说清楚啊!"

  胡希只好告诉他实情:"那是其他锋匠做的法,意思是要孩子的性命,如果有两条刀印,并且一模一样的话,那就是要你两个女儿偿命,这人对你家十分熟悉,你盖房子的时候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?"

  李天水表情忸怩,因为他的确做过一些不地道的事,比如做饭时先把肉炸一遍滤出油来才拿给工人煮面吃,还有核算工钱时扣了一部分的伙食费。不过死鸭子嘴硬,这个话可不能从自己嘴里说出来,更何况,凭两条刀印就能致人于死地,那也太邪乎了,说不定是胡希想趁机敲诈,于是他坚决不承认得罪过锋匠。

  胡希那边呢,也没有说实话,根据鲁班书的记载,在两种情况下别人会做这样的法,一者有仇,也就是胡希询问的这种情况;二者嫁祸,因为锋将当天看到的《鲁班书》记载的是害人法,如果要活下去,就只能嫁祸给其他同行。也就是说,除了有人想报复李天水,还有一种可能是有人想嫁祸给胡希。胡希是经验老到的锋将了,自然有法子破掉这个法,然后全身而退,因为他深知李天水为人,料到李天水定然不会相信这样玄乎的事,也料到他一定会选择保屋。

  果然,李天水坚定地说道:"胡师傅,我李天水身正不怕影子歪,没有做过任何亏心事,我自然不怕这样的伎俩。这个房子盖起来不容易,是要给儿子娶媳妇用的,胡师傅,我要房。"

  其实如果李天水选择保人,胡希自然有法子让他人屋两全,不过那么做死的就是胡希了,他心肠不坏,可还没好到能够替李家人去死的地步,他还有一大家子人要养,以身喂虎那是佛祖做的事。

  话虽如此,他还是想再劝劝李天水,毕竟那是两条鲜活的人命啊:"天水,你可想好了!屋子可以再建,人没了就没了!"

  李天水还是不为所动:"胡师傅,我知道你的担心,不过这也太邪门了吧,两条刀印就要得了人命?我屋也要,人也要,你动手吧!"

  胡希见李天水铁了心,只得按照保屋的法子来了。他先与李天水立了字据,声明如果有什么祸事,一概与自己无关,李天水负全责,李天水满不在乎地签了。然后,胡希吩咐道:"准备两把斧头,都要一尺长,一小一大,斧子不能新,必须砍过木头。"李天水吩咐下去,很快找来了两把大小不一的斧子。

  胡希先从左边上梁,将大斧子用力砍下去,再到右边也是如此处理,回到地上站在两把斧子的正中间处,念念有词:"日阳月阴,盈缺不定,左黄右苍,生死有命!破!"念完口诀,过了大约半炷香时间,胡希说道:"天水,准备后事吧!"然后离开了李家。

  当天晚饭时候,随着"轰隆"一声巨响,一阵哭天抢地的嚎叫从李家传来,事情果然如胡希所料:李天水两个女儿暴毙!原来,李家吃晚饭的时候,大梁掉了下来,正好掉到李家两个女儿身上,只压得两个姑娘七窍流血,惨不忍睹。奇怪的是,大梁虽然塌了,屋子却没垮。

  这件事过后,胡希仿佛一下子苍老许多,背驼了、脸皱了、声哑了,他再也没有帮人起过梁,也没人再请过他了,原因呢,自然是大家都认为他是不祥之人,有的人甚至认为李家的事是胡希做的手脚,不过死无对证,何况人家提前立了字据,所以大家也只能在茶余饭后唠唠。

  这个法术也是鲁班书里记载的,到这里,跟鲁班书有关的故事老汉就都说完了。这些事呢,信则有,不信则无,不过老汉认为,老祖宗传下的有些东西虽然无法用言语说清楚,但是人总要有些敬畏之心,没有敬畏之心,什么事都会做得出来。你坏事做绝,就会树敌无数,仇家当然要变着法儿报复你。所以不管这些法术会不会真的起作用,至少他们是在用行动告诉你:我对你不爽,如果一个人活着,身边的人都讨厌你,那你活着还有什么劲。举头三尺有神灵,那个神灵不是别的,是人心。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10-7 18:30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 <未亡人>


  人这一生,无论是波澜壮阔,还是默默无名,抑或罪恶滔天,到了百年之际,总会贪恋红尘。只是大伙都没活得通透,死到临头还喜欢遮遮掩掩,你看三国时的郭嘉遗计定辽东,不就是因为满腔抱负没有实现而心有不甘吗?还有某些个口口声声“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”的得道高僧,若不是舍不得凡尘俗世的香火,为何偏要留着金身给人顶礼膜拜?还是段誉来得直接,被慕容复踩到了脚底下,还要深情地望着王语嫣说:“活在这花花世界是那么逍遥快活,傻子才想死呢?”列位看官,老汉说的可有几分道理?人啊,若是带着期许离开,最多是舍不得咽气,若是带着仇恨离开,那可不止是舍不得咽气了……

  今天给大伙说一件稀奇古怪的事。这件事很诡异,刚听说时,老汉实在难以相信,但是当老汉知道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后,剩下的就只剩同情和愤慨了。

  今年八月初,老汉正在兰州一家百年老店吃着手抓羊肉,喝着古河州,忽听邻座传来沉重的叹息声。老汉扭头望去,只见一位身长八尺、仪表堂堂的汉子正在跟对面朋友聊天,但是不知聊的什么内容,表情竟然如此凝重。老汉侧耳细听,由于店内吵杂,只能依稀听到一些“孟婆汤”、“出生时会说话”之类的话。老汉顿时来了兴趣,挪凳送酒,叫了两个好菜,跟这汉子说开了。

  原来这位汉子是兰州孟家村人,来城里打工已经三年了,混得还不错。刚刚是借着酒劲说了往事,往事的主角是他奶奶。他奶奶今年八十有六,这一辈子儿孙满堂,也算是圆满了,只是有一件事困扰着她,一直难以释怀,也许要含恨而终了。事情是这样的……

  八十六年前,也就是他奶奶出生的那年,当时还是民国。民国国力衰弱,匪寇遍地,据相士讲,因为正道不彰,所以这样的年代最容易出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。

  他奶奶是个大家闺秀,出生那天,全家人欢天喜地,这个抱了那个亲,真是捧手里怕摔了,含在嘴里怕化了。大家热热闹闹的,谁也没注意到这婴儿有点与众不同:从落地开始就没哭过。当婴儿传到父亲手里的时候,发生了怪事,她死死盯住父亲,面露诧异,说道:“你不是我父亲!”

  这可把她父亲吓坏了,差点把孩子掉到地上。那些亲戚见这婴儿出生就会讲话,以为是活见鬼了,有几个人当场就跑掉。婴儿这才发现四周全是人,她看了看自己的手,又看了看自己的脚,似乎很难过,“哇”地一声哭了出来。这个婴儿的哭声和普通婴儿不同,普通婴儿只是声音清脆,但是这个婴儿的哭声却饱含感情,听得人声泪俱下。

  很快,村里就到处有人说李家生了个怪胎,大家避之不及,几乎没人跟李家来往了。好在她父亲晚年得子,对她百般疼爱,并没有遗弃她。

  他奶奶就这样长到了八岁,这八年里,她很少说话,很少喊两位老人,没有玩伴,人多的时候她就去村东头那棵老柳树下,默默地望着东边。

  九岁那年除夕,吃过年夜饭,她左思右想,终于跟家人说了一番话:“父亲,母亲!我是个不孝儿,这些年让你们受苦了。”列位看官,你们瞧,这说话的口气老气横秋,怎么像一个九岁的娃娃呢?

  “其实,我上辈子是一个城里女子,家里是做粮油生意的,我父亲经营有方,生意做得还算不错。可是树大招风,我们一条街的有个人叫梁德昭,也跟我我家一样做粮油生意。这个人做生意没良心,大家慢慢就不到他家去了。后来,他赖到我们头上,认为是我们抢了他的生意。有一天,他喝醉了酒,拿着一把斧头到我们家,将我们一家五口全部砍死。我当时还只有十六岁,他的斧头砍在了我的后脑窝里。”

  她父母亲一看,果然有一条白线藏在头发后面,看长度刚好和斧头差不多,两人抱着女儿痛哭流涕。

  她轻轻挣脱父母亲怀抱,继续说道:“我死后,一股怨气没法排遣,成了孤魂野鬼。后来七月半的时候被鬼差逮到,被抓到了酆都城,由于我死前没有做过孽,阎王就判我投胎。在我去投胎的路上有一座很漂亮的庄子,门口有一位老婆婆卖茶汤。由于当天是七月半,人特别多,鬼差就让我们在老婆婆那休息。老婆婆人特别好,每个人送了一碗茶汤,也不收钱。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大叔,他看了别人喝过茶汤后,大惊失色,我问他怎么了,他说那就是‘孟婆汤’,喝完后前世的记忆就没有了。我一想到大仇还没有报,瞬间感觉心灰意冷,我问他有没有办法不喝孟婆汤,他说除非老婆婆做手脚,我又问他怎么才能让老婆婆做手脚,他说他就不知道了。轮到我后,我哭着跟老婆婆说了我的故事,老婆婆很同情我,就跟鬼差说,这个人前世欠我茶钱,我得留她一会,你们先带人过去。就这样,等其他人都过去后,老婆婆从缸里舀了一瓢水,假装让我喝下孟婆汤。就这样,我投胎后还带着前世的记忆。”

  听完她的故事,她父母亲终于明白为什么从她出生到现在,会有这么多怪事。她父亲担心地问道:“你的仇还报吗?”

  她说:“我去打听过,那个梁德昭后来被官府判了斩立决。既然他已经死了,我也就不想报这个仇了。往后就跟着你们好好过日子,只要你们不嫌弃我就好。”

  父母亲怎么会嫌弃自己的骨肉呢?就这样,他们一家三口人总算把日子过下来,后来逐渐开枝散叶,这才有了我遇到的这个汉子。听他讲,她奶奶的父母亲悄悄地去城里打听过,果然有一个叫梁德昭的人,所做的事与女儿描述的没有一点出入。于是夫妻俩更加相信鬼神之事,再后来,他奶奶几乎再也不提前世的事,一直活到今天。

  听完故事,老汉有点将信将疑,给这汉子倒了一杯酒,说道你这是酒话。这汉子扯着嗓子说,不信可以与他一起去问他奶奶,他奶奶还活着。老汉说,我相信你说的事,天下之大,这种事谁能说得清楚呢?我是宁可信其有,因为你奶奶肯定是受过苦的人,她又何必编造这样一个故事来欺骗自己的父母亲呢?听完老汉的话,汉子这才舒坦了,将古河州一口喝尽。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10-7 18:32:03 | 显示全部楼层
 行走棺

  幽冥事从来都无法道清。今人自作聪明,以为区区科学便可解释一切,不曾想,研究来研究去,科学与幽冥之事竟然隐隐有殊途同归之势。列位看官可知,物理学从经典物理学发展到量子物理学,最后竟然已经渐臻禅境?不过,老汉还是非常佩服这些科学家的钻研精神,他们为解释这个世界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。当然,若是说起古人对这个世界的解释,恐怕要更令人信服一些,因为他们不只是在说明一个事实。今天给大伙说一件事,这件事也许就发生在列位看官的家中。

  这事儿发生在黑龙江,具体时间老汉已经记不清了,只记得是一个冬天,那个冬天特别冷,大雪下了整整三十六天,冻死了许多人。相比其他人,李书家还算好,只冻死了他的爷爷,他妈死得早,现在只剩三口人了。可怜老人苦了一辈子,最后竟然落得这般下场。

  老人死的那天,雪尤其大,你要是往外望去,路是找不到的,人自然也看不见。李书一家人窝在炕上,瞧着门板上老人的尸首,不住地掉眼泪。这天寒地冻的,怎么给老人出丧呢?大雪封门,没法出去请亲戚,就算去请,那些亲戚也未必会来。这也难怪,出门后万一有个三长两短,到时候要出丧的可就不止一个人了。假使勉强出门到得山上,坟地也许比铁还硬,怎么刨坑?出不了丧也要找口棺材不能让老人家就这样躺着啊,可是事发突然,谁又提前准备棺材了?

  一家人谁也没个主意,老头子就这样躺了三天,好在天冷尸体腐烂不了,倒也没多大事。这天,李书望着窗户上的冰花出神,只见一只老鼠趴在外面的玻璃上,毛发清晰,睁大眼睛正瞪着自己。李书瞎了一大跳,这么冷的天,竟然还有老鼠?他敲了敲玻璃,老鼠竟然不知道逃走。原来这是只死老鼠,已经被冻在了玻璃上,四只爪子和肚皮紧紧贴着玻璃,身体上裹着一层厚厚的冰,一副死不瞑目的样子。

  李书灵光一现,有了!如果把爷爷的尸体搬到屋外,过个一宿,不就有冰棺了吗?李书赶紧跟父亲和奶奶说了这个想法。

  他父亲一听就火了,大骂李书大逆不道,操起木葫芦朝李书劈去,赶着他满屋子跑。倒是他奶奶想得通,抹了一把眼泪说,天这么冷,老头子身无一物地躺着,俺心里难受啊,要不我问问他,他要是同意的话,咱就按孙儿说的办。

  老太婆发话,李书父亲只好照办。老太婆下炕走到老头子身边,边哭边说,老头子,可苦了你了,这天虽然冷,俺们好歹还有床被子,你却什么都没有。刚刚孙儿想了个办法,你也听到了,你要是同意呢,就流几滴眼泪告诉俺一声,你要是不同意,俺们再想其他办法。

  说完,三人全神贯注地盯着老人,屋子里静得可怕,只能听到北风从屋外刮过的声音。可是过了好一会,一点动静都没有。大家正要放弃时,却见老人家眼角渗出几滴眼泪,他同意了!

  于是,老人就“住”到屋外去了。三人提心吊胆地待着,特别是老太婆,心里七上八下的,隔一会儿就趴到窗户上看老伴,第三次去看的时候,老伴居然不见了!老太婆眼前一黑,仰面倒在地上。

  李书把奶奶扶到炕上救醒,问道这是咋了?奶奶说,你爷爷不见了。这就怪了,难不成爷爷嫌外面冷,跑了不成?俩人往窗外一瞧,果然不见了。李书顶着风雪跑到屋外,来到放尸体的地方,扒开厚厚的积雪,却见爷爷正安静地躺着呢。原来是虚惊一场!由于雪下得太大,很快盖住尸体,所以看着就像爷爷“跑了”。

  三人这才安下心来,李书说,奶奶你这是伤心过度导致的,不要太担心,爷爷在外面好着呢,等结冰了俺们就把他抱回来。

  到了夜里,气温更低了,估摸着也有零下三十多度,北风如刀,大雪似盖,天地一片苍茫,偶尔能看到零零散散的几点灯火。李书瞧着钟,已经将近夜里十二点,估摸着冰棺该做好了,于是喊起父亲,一起来到屋外,准备把爷爷请回家去。可是当他们翻开雪被,却连个鬼影都没有,这次老头子真的跑了!俩人脑袋炸开了锅,赶紧四下去找。

只见一道五十公分左右宽的雪痕在地上若隐若现,不集中注意力很难看清。父子俩沿着雪痕一路找去,雪痕先是出现在大路上,然后拐个弯进了树林。树林里风不大,黑咕隆咚的什么也看不见,两人站在下风口处打着手电筒往里面瞧,只闻到一股血腥味随着风被送出来。

  两人赶紧跑进林子,跑了大约三百米,在一片开阔地上,看到一副匪夷所思的景象:只见两条大狼正围着一具结冰的尸体打转,瞧身形正是爷爷,尸体旁边有两条小狼,小狼们没有打转,似乎正在挣扎。李书打起手电照过去,两条小狼抬起头,眼睛在灯光下变成绿色。原来,两条小狼的舌头正粘在了冰上,冰上有一道道血印,两条大狼的舌头正在滴血。

  那边有人问了,这是怎么回事?且听老汉解释。有这样一种可能:由于雪下得太大,很多小动物躲在洞里不出来,狼找不到食物,便来到人居住的地方。碰巧,这两条大狼发现了雪地里埋着的尸体,由于狼生性多疑,白天不敢轻易行动,就一直潜伏在附近,天黑后才悄悄地将结了冰的尸体拖进树林。到了树林里面,几条饿狼迫不及待地准备享用,但是尸体被冻住了,怎么下口呢?可是饿狼们实在受不了诱惑,就想用舌头把尸体舔出来。天那么冷,每舔一下,就有一些血肉粘在冰上,时间长了,血结了冰,舌头就被冻住了,但是大狼力气大,被冻住后能立刻从冰上挣脱开来。小狼力气不如成年狼,被冻住后就再也挣脱不了,而大狼又不愿放弃小狼,这才有了李书父子眼前这诡异的一幕。

  两条大狼见来了人,不进攻也不逃走,而是迅速咬断两条小狼的舌头,分别叼起一只,头也不回地往树林深处去了,只留下两只血淋淋的小舌头黏在冰棺上,舌头上的血顺着冰棺流下去,还没到地上,就被冻在冰里面。

  冰棺是做成了,可是却成了血棺,这可怎么办?不要也不成啊,俩人小心地收去掉冰棺上的碎肉,拖着尸体回到了家里。李书奶奶见老头子的尸体成了这幅模样,哭晕了过去。血棺里的老头子却表情安详,浑不知外面发生的这些事。

  雪又下了整整十天,这十天里三人和血棺相处倒也相安无事。到得第十二天,雪开始化融化,李书将爷爷去世的消息通知给每个亲戚家里,再到棺材铺订了一口梨花木棺材,这才让老头子入土为安。

  老头子入土后不久的某天,李书家里来了一位游方的和尚,这和尚不要钱不要米,单要听一个故事,这个故事不是别的,正是行走棺。听完故事,李书奶奶问这和尚到底是怎么回事?为何老头子死后要遭雪埋狼吻的大难?和尚笑了笑,说道:世事有因果,不为因果欺。是因还是果,皆由自己作。你问我是什么因,我却要问你做了什么果。这件事,你问问你媳妇便了。老太婆心想,媳妇早就死了,怎么问她?待要细问时,和尚已不知去向。

  这个故事是老汉在东北时听来的,若是如老汉书中所道的那样去解释,倒也毫无破绽,可是,那么多冻死的人,为何偏偏就李书家老爷子遭此大难,这其中的天理又作何解释?有人说,李书家媳妇那是怎么回事?这位看官,你说笑吧,我一个老头子怎么好问人家大媳妇的事,何况,问了人家也不见得告诉我。今天就这么着吧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10-7 18:44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  <弥勒佛>
  在过去,你要是想往家里请菩萨罗汉,那还有点难度,为什么呢?一般的菩萨雕像造价不菲,穷人家饭都吃不饱,哪里请得起神仙,富人家请了神仙却不显灵,因为神仙嫌富爱贫,想送走吧,又怕下次再请的时候神灵怪罪,"请神容易送神难"这句话就是这么来的。现在好了,请神成了一件很简单的事情,一来是大家日子过好了,他灵不灵验没多少人放在心上,二来是技术手段多了,买不起石头的,我就买塑料的或者充电的。有些人家请了神仙后,人丁兴旺家业鸿盛,有的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,有人怪神仙,有人说这跟神仙没关系,还有人说他们请的是妖而不是神,是人有问题。老汉不知道到底是哪出了问题,只想说心诚不一定灵,好人未必有好报。

  老汉有一户远房亲戚住在军垦农场,八十年代就出门做生意发了财,要不是他们,老汉根本没机会在这里跟大家讲故事,后来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,不得已才回到农场来。这家亲戚男的叫顾德忠,听名字就知道是个老实人,女的叫刘英,最相信迷信的事,夫妇俩生了一个女儿,女儿就嫁在场区。场区太大,仅有的一百多户人家像丢在水泥地上的豆子,东一户西一户,串个门还得走上老远的一段路。

  农场由于人少没有集市,所以直到90年代还保持着赶集的习惯。顾家一般半个月出去一趟,所有家用全部由刘英负责采购,每次她总要拎回一些香纸,烧给屋门口那个小土地庙。

  这天,刘英买好了家里要的柴米油盐,又像往常一样在街上淘东西,一个叫卖声把她吸引住了:"大嘴米勒佛,法度有缘人,快来看看吧! "顺着声音望过去,只见一个穿白衬衣戴眼镜的白净年轻人坐在几个卖鸡的人中间,身前摆放着一个大嘴和尚,集市上鸡鸭吵杂、人声鼎沸,年轻人的声音却能清晰地传到刘英的耳中。刘英走过去蹲在地上端详那个胖和尚,胖和尚挺着大肚子,不过三十厘米高,正朝着刘英咧嘴大笑,模样十分喜庆,光看模样,刘英便有了三分欢喜。

  年轻人笑道:"如来拈花,弥勒开口,问礼拜禅林,有几个能深知笑意? 大姐,请一个回去吧!"

  刘英文化程度低,前面那几句文绉绉的话她没听懂,不过"请一个回去"她听懂了,不过这和尚胖胖的,咧嘴大笑,跟以前见过的都不一样,觉得有点奇怪,便问道:"这是啥菩萨啊?"

  年轻人严肃地说:"这不是菩萨,是佛,比菩萨道行还要高,如来佛祖您知道吗?"

  刘英头一回听说佛与菩萨是有区别的,说道:"知道,《西游记》里不是演了吗?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的那个。"

  年轻人说:"您说对了,这个弥勒佛啊,比如来佛祖得道还要早,他大肚能容一切事,您家里要是有什么不顺的事情,求他保佑准能够消灾解难。还有,这个佛像是上电池的,还能听到弥勒佛的笑声,我弄给你看。"

  年轻人从包里拿出两节五号电池,安到弥勒佛的背上,再按下开关,弥勒佛猛的张嘴"哈哈哈"大笑起来,笑声来得突然,把刘英吓了一大跳。不过,等胖和尚笑了一会,刘英发现胖和尚的笑声十分爽朗,似乎能把很多不开心的事都笑没了。

  刘英问道:"这个弥勒佛多少钱?"

  年轻人却没出价,而是说:"大姐,我看您是有缘人,价格就随缘吧,您说多少就多少,我再送您两节电池。"

  刘英从来没见过这样卖东西的,她脸皮薄,很有点不好意思,坚决要年轻人开价。

  年轻人解释道:"大姐,这不是卖东西,我是在送神,您是在请神,这事儿就讲求一个缘字。您如果心里想的是买他,那说明我们无缘,我只能请您离开了。"

  原来年轻人不是卖佛,而是送神的。刘英掏出二十块钱交给年轻人,年轻人也不推脱,找块干净的红布把弥勒佛从头到脚包得严严实实,放进一个金盒中,交待到:"大姐,这个佛像请回去后,要放在堂屋上位恭着,早中晚三炷香不能断,请进了家门就不能让他出家门,不然就不灵验了。"

  这个买卖刘英觉得很值,除了弥勒佛的笑声,更让她开心地是,以前她听说请神花费不菲,可今天才花了20块钱,那不是捡了一个大便宜吗?刘英生怕年轻人反悔,赶紧抱着弥勒佛往家赶。

  农场离集市有二十多里地,刘英回到农场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到山后面,山体长长的影子投到地上,形成了半山阴影半山明的奇特景象,刘英的家还有那个小土地庙就在影子里。小土地庙大概半人高,破败不堪,神龛里坐着一个用泥巴捏成的土地,五官粗陋,按了几个坑就是口鼻眼了。神龛里落满了香灰,土地半个身子都埋在灰里,那都是刘英烧的。

  刘英拿出一柱香插进香灰里面,却被一个软软的东西挡住,她用力插了几下,那东西突然"喵"的一声跳起来,将香灰搅得乱飞,扑了刘英一脸,迷得她眼睛都睁不开。刘英一屁股坐在地上,手上的东西散了一地。模糊中,刘英见那东西探出爪来在自己脸上狠挠了一把,忍着火辣辣的疼痛,刘英看清了那个"东西",原来是只通体漆黑的野猫,黑毛黑爪黑眼睛,由于土地庙被山体的黑影盖住,能见度很差,野猫又全身漆黑,所以刘英才没有看到它。野猫又准备扑上来挠刘英,刘英往后一让,左手抻到电动弥勒佛,弥勒咧嘴"哈哈"大笑起来,刘英手一哆嗦,弥勒佛又止住了笑声。野猫听到弥勒的笑声,仿佛触电一般浑身黑毛倒竖,屎尿齐流,停止攻势飞快地逃走了。

  别说野猫被弥勒佛的笑声吓到,刘英也被吓得不轻。荒无人烟的旷野上突然传来这样的笑声,恁谁心脏再强大都会头皮发麻。刘英坐在地上不知道动弹,过了好一会狂跳的心才平静下来,惊怖之余她寻思着这弥勒佛怎么会突然笑起来,百思不得其解,看来只有一个解释了:难道真的是有神灵护佑?想起集市上年轻人的话,她愈发相信了自己的判断,就是这个胖和尚把那成了精的野猫赶走的。

  想到这,刘英高兴起来,起身拍掉灰土,迅速给土地庙上完香,一路小跑回到家。

  丈夫顾德忠正在堂前八仙桌上摆放碗筷,见老婆抱着一个金盒,脸上挂着几条血印,不知道疼痛反而笑咧咧地,他关切地问:"哎呀,这是怎么啦?"

  刘英笑道:"一会再跟你讲,你赶紧把八仙桌给我空出来,我要摆个东西,没有他你老婆今天就回不来啦!"

  顾德忠很听老婆的话,找来一张小桌,把杯盘碗碟放在上面,将大八仙桌空了出来。

  两人将八仙桌抬到堂屋中间靠墙根的位置,刘英从金盒里拿出一个胖和尚,放到桌子的正中间,再摆了几个苹果和一包红塔山,按下弥勒佛的开关,美滋滋地说:"嘿嘿,以后咱家的平安就全靠这个胖和尚弥勒佛了。"于是,伴着弥勒佛爽朗的笑声,刘英把集市上和土地庙的一番遭遇都告诉了丈夫,只把顾德忠听得喜上眉梢,也觉得这是一笔好买卖,因为他一直认为农场不太干净,总是不放心,这回有了弥勒佛,可以过安生日子了。

  当晚一夜无话,夫妻俩睡得很踏实,弥勒佛笑得很欢。

  过了大概一周,刘英去看女儿,留顾德忠一个人在家里。入夜后,皎白的月光透过雕花老窗投进顾德忠房间的地上,弥勒佛的笑声和顾德忠的鼾声此起彼伏,笑声歇了鼾声起,鼾声歇了笑声起,大半夜的诡异莫名。

  突然,窗外钻进一个人来,左手里提着一个小铁锤,面对顾德忠的床站着。这人身型矮小,不过一米五左右,看样子像是位老妪。由于她背对月光,从远处很难看清她的脸。老妪走到顾德忠床头,用锤子比划着他的脑袋,似乎是在量尺寸,又用另一只手轻柔地抚摸顾德忠的脸。

  迷迷糊糊中,顾德忠觉得脸痒痒的,以为是妻子在摸自己,拨开老妪的手翻了个身,嘟囔着说:"老婆,怎么半夜回来了,快睡吧,啊?"

  老妪继续重复着刚刚的动作,顾德忠又抓起她的手准备甩开,却感觉不对劲,老婆的手掌厚实有肉,但是这只手却冰凉彻骨、骨瘦如柴,像树杈子一样硬邦邦的!

  顾德忠翻身一看,妈呀!只见眼前一张巴掌大的老脸,脸皮干枯极度缺乏水份,像一块熏干的猪皮,老脸的五官全部塌陷进去,已经分不清楚哪是鼻子哪是眼睛。这绝对是一张死人脸,有一年农场搞土建时挖出一具清代僵尸,顾德忠去看过,就是这个样子。

  顾德忠也不知道哪来的胆量,伸手去抓老妪的衣服,却抓不住,原来老妪衣服上粘乎乎的,好像刚从泥潭里捞起来一样。

  老妪退得好快,顾德忠再要抓时她已经退到窗户边上,像蛇一样沿墙壁爬到窗户上,然后"嘿嘿"一声头朝外脚朝内钻了出去。顾德忠追到窗边向外一瞧,只有那棵歪脖子柿子树在月光下沙沙作响,四下哪里还有老妪的身影。

  老妪走后,顾德忠才知道后怕,要是她一锤子下来,自己这颗脑袋可就报销了,这个老太婆到底是死人还是活人,如果是死人,那黏糊糊的手感怎么如此真实?如果是活人,怎么却长着一张死人脸?窗户这么小她是怎么钻出去的?她怎么跑得如此快,转眼间就不见了?难道是做梦?顾德忠掐了下手臂,疼得直哆嗦,看来不是做梦。顾德忠脑袋里充满了各种问号,还有,那个胖和尚为什么没有保佑自己,竟然让这种不干净的东西进了屋里,咿?胖和尚怎么不笑了?顾德忠这时才意识到胖和尚好一会没笑了。

  刚买回弥勒佛那会儿,顾德忠很不适应大半夜听着一个男人的笑声睡觉,但是刘英坚持要二十四小时让他笑,说是家在山脚下,附近又没人住,弥勒佛的笑声可以震慑妖邪,顾德忠想想也是,再后来就习惯了。

  现在弥勒佛冷不惊的不笑了,顾德忠除了不适应,更感觉邪门,联想起刚刚那个老太婆,他的心越跳越快,看来这是请了个灾星回来啊。顾德忠吓得在床上一动没动,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,鸡叫三声,他才壮着胆子走到堂前。

  那弥勒佛像看起来跟往常差不多,挺着大肚子,笑容可掬,一幅没心没肺的模样。这就怪了?顾德忠鼓着勇气拿起弥勒佛,左看看右看看,把笑声开关开了又关关了又开,弥勒佛还是没任何动静。

  顾德忠想把胖和尚扔掉,但刘英说过他只能进不能出,否则会给家里带来灾祸,只得作罢。还是等刘英回来再说吧,顾德忠叹了口气。

  刘英直到中午时分才从女儿家回来,她女儿怀胎七个月了,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,所以刘英就多待了一天。刘英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看那个弥勒佛,原以为他正"哈哈"大笑着享受香火,却没料到既没笑也没有香火。刘英大怒:"顾德忠,这是怎么回事儿?"顾德忠赶紧从卧房里连滚带爬地跑了出来,把昨晚的事告诉了刘英。刘英半信半疑,问了好几遍:"真有这事?"顾德忠说不信你自己看看。

  刘英按下弥勒佛的笑声开关,没想到弥勒佛竟笑了起来,可是这笑声绝不同于平常,平日里弥勒佛笑得豪爽潇洒,今天却笑得有气无力,声音还有点哑,这不是没电了吗?

  "哈哈哈哈!"刘英笑得直不起腰,而顾德忠则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原来,弥勒佛的电池快用完了才不会笑的,但是为什么自己按他不笑但是刘英按的时候却笑呢?刘英说那是因为电池蓄了一会后可以攒一点电,不过电力很不够,所以弥勒佛的笑声才有气无力,女儿家那个窝克曼(walkman)就是这样的,换块电池就好了。顾德忠取下弥勒佛的电池,捏着软软的,扔到了垃圾堆里。

  原来是虚惊一场!怪不得弥勒佛没能吓退鬼老太婆,看来这笑声太重要了,顾德忠强烈要求老婆下次去赶集的时候买电池回来。

  接下来的三天虽然没有弥勒佛的笑声保佑,不过倒也相安无事,那个老妪没有再出现。刘英每天除了按时给弥勒佛供奉香火,还给了屋外的那个土地庙三份。小小土地真是走运,虽然神职有天壤之别,但享受了一样的供奉,看来这人啊是啥职务不重要,重要的是关键时候能不能靠得住,靠得住你就是大爷,靠不住你就是鳖孙,虽然这次弥勒佛哑火了,不过由于先前护主有功,顾德忠夫妇还是把他像爷一样供着,老汉想这弥勒佛要是能开口说话,夫妻俩肯定会言听计从。

  第四天晚上,夫妻俩早早地睡了。半夜三点左右顾德忠掌灯起夜,来到马桶边眯着眼睛小便,撒到一半的时候,突然传来弥勒佛的笑声,没有电池的弥勒居然开口笑了!笑声像冰水一样注进顾德忠的身体,他每一个细胞都感到一阵寒意,尿绳子硬生生地吓了回去。紧接着,"当当当"的声音响起来,声音很有节奏,大概一秒钟一次,听位置,是有人在敲屋梁,不是那老太婆是谁!她又回来了!"啊!"一声尖叫划破夜空,是刘英在尖叫。

  尖叫声让顾德忠回过神来,他赶紧跑回卧室,只见那个老妪又出现了,站在卧室窗户底下,衣服在灯光照射下泛着光,这次借着灯光顾德忠看清楚了,老妪穿的分明是一身寿衣,浑身湿漉漉的,不是一个死去多时的老人是什么?妻子正靠着床角,牙齿打颤、瑟瑟发抖,吓得话都说不出来,老太婆在这里,那梁上的声音哪来的?顾德忠顾不了那么多了,伸手向老妪抓去,老妪"嘿嘿"一笑,顾德忠抓空了,原来她已经挪到床边。顾德忠又抓起桌上的一把剪刀朝老妪刺去,老妪动都没动,剪刀刺进她的身体如中败革,牢牢地嵌在了里面。无奈之下,顾德忠只好拿起刘英的水杯扔过去,杯子里还有半杯水,眼下已经管不着扔的是啥了。没想到老妪见到水杯飞来,竟然十分惊恐,快速地挪动避开水杯,半空中,几滴水溅到了老妪身上,老妪"啊"的一声大叫,叫声带着痛苦、怨恨、愤怒,原本就已经看不清五官的脸更加扭曲,看来这几滴水起到了作用。老妪恶毒地说:"好你个顾德忠,很好,很好嘛!"说完,又从上次那个窗户口钻了出去。

  老妪走后,弥勒佛的笑声和敲梁声都消失了,屋子里渐渐恢复了平静。刘英扑在丈夫怀里不停抽泣,三魂七魄恐怕已剩下不多,夫妻俩惊恐之余都在想:为什么弥勒佛的笑声没有镇住这个妖孽?

  天亮后,顾德忠检查弥勒佛,没有任何问题!他们又不敢把弥勒佛丢掉,生怕招来更大的祸害。夫妻俩束手无策,顾德忠一个劲地抽闷烟,又恢复了平时的老实窝囊,刘英则不停地给土地和弥勒佛烧香。顾德忠埋怨妻子不该带这个东西回来,刘英哭着说:"我这不也是为家里好吗?跟你嫁到这个鬼地方,附近一个鬼影都没有,万一遇到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咋办?我不想办法难道靠你吗?你个窝囊废!"刘英说的的确是实话,顾德忠和刘英生了刘英后,为了农场户口便移民到了这里,原以为这些年附近的住户会逐渐增多的,但是没想到二十多年过去了,农场的人还是很少,只零星的增加了几十户人家。刘英想起晚上丈夫奋不顾身地跟那老太婆搏斗,就打住没再抱怨,俩人一个叹气,一个哭泣,用那谁的话说是"完全被命运掐中了咽喉",只有坐以待毙的份。

  且说顾德忠女儿这边。虽然已经怀胎七月,但那时的女人不像现在这么金贵,风不能吹水不能沾的,该干的活还得干,老汉的母亲就是洗完被子才去医院生的我。傍晚时候,顾萍端着一盆衣服挺着大肚子去了河边。河水不深,刚过腰眼,水很活,正适合洗衣服。顾萍哼着曲儿洗衣服,想着快出生的孩子,心里充满甜蜜,却不曾料到父母家里已经被那鬼老太婆搅得天翻地覆。

  天有点阴,偶尔凉风阵阵,头顶上不时飞过归巢的鸟儿,远处的山乌青乌青的。顾萍洗得很快,只剩一件衣服了。一个人影倒映在水面上,顾萍吓了一跳,转身一看,一个特别苍老的婆婆站在身后,老婆婆说:"姑娘,我刚刚滚到田泥里去了,我手不方便,你帮我洗洗吧。"顾萍看她衣袖空荡荡的,以为她断了手,衣服泥泞不堪,还散发着一股泥腥味,看来真的是掉到田里去了,真是可怜人,便说:"好的,婆婆,你把衣服脱下来吧。"

  老汉曾说过好人未必有好报,这话是不错的。可怜顾萍一副好心肠,却没想到危险就在身后。正当顾萍转身为老婆婆洗衣服的时候,老婆婆用力推了她一把,毫无防备的她"扑通"一声倒插着滚进水里,河水很急,她很快被冲走了。

  顾萍的爱人徐小周干活回来,看顾萍不在家,便做好了晚饭等她,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见顾萍身影。问过邻居才知顾萍洗衣服去了,徐小周便去她经常洗衣服的河边寻她,却只在河边看到一盆已经洗好的衣服。徐小周心中一痛,眼泪流了下来,暗暗告诉自己:不会有事的,不会有事的。

  徐小周往下游狂奔,边跑边喊:"顾萍!顾萍!"终于在河床最浅的地方发现了顾萍,一块石头拦住了她的尸体。徐小周流着眼泪将顾萍的尸体抱上岸,大声地叫着她的名字,可惜已经无力回天了。由于溺亡时间不长,顾萍的尸身还没有浸泡变形,从肤色看跟生前没多大区别,尸体张大了嘴,双手托着肚子,似乎要把孩子托出水面。

  真是"屋漏偏逢连夜雨,旧恨还要添新伤"啊,徐小周把顾萍放上后背,哭着对她说:"老婆,咱们回家啊。"顾萍的尸体软软的,像平常那样趴在徐小周背上,就如睡着了一般。

  徐小周到家后,把顾萍放在一块门板上,清洗掉她口腔和鼻腔的异物,有一根水草卡在口鼻腔的连接处,手指够不着,他便用嘴巴对着她的鼻子给它吸了出来。然后褪去顾萍浑身衣物,用热水轻轻擦拭她的身体。灯光下的顾萍像一尊倒卧的白玉雕像安静地躺着,小腹高高隆起,能够清晰地看到分布的血管。徐小周的眼泪滴在顾萍的小腹上,那调皮的胎动已经不见,跟着妈妈一起走了。

  徐小周帮顾萍收拾好一切,找邻居帮忙去通知顾德忠夫妇。刘英听说女儿溺亡的消息,当场昏死过去,顾德忠用力掐她人中,刘英痛醒过来,俩人一起赶到女儿家。

  唉,他们的悲痛老汉实在不忍再细说了,再说老汉这个故事就没法说下去了,就说说头七那天发生的事吧。

  头七这天,顾德忠给女儿烧了一把小梯子,意思是希望女儿和外孙能够顺着"天梯"到天上。按照当地的习俗,当晚灵堂前是不准留人守夜的,否则死者魂魄见到亲人,会令他牵挂而影响投胎转世。顾德忠和刘英就睡在女婿家里,也不知道什么原因,在徐小周这里,那个老太婆再没出现过。

  刘英已经熬了快一周,形容枯槁,颜色憔悴,再熬下去,恐怕家里还得准备一场后事。这天晚上,为了不影响女儿,她终于愿意去睡觉了。

  睡梦中,刘英一会梦见集市上那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说着一些听不懂的话,一会又梦见那只野猫还有老太婆追自己,还有那个弥勒佛咧嘴狂笑。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像放电影一样在梦里飞快地交替着,刘英在床上不停地扭动。顾德忠看到这一幕,知道刘英做噩梦了,抓着妻子的手不停地抚摸。

  突然,梦里面出现一道白光,一个长胡子的中年男子微笑着从白光中走出来,男子身穿宽袍,高鼻梁、深眼窝、瘦脸颊,看样子不像中国人。白光照射下,年轻人、野猫、老太婆、弥勒佛全都不见了。中年男子的笑容很温暖,刘英感觉很舒服,疲惫不堪的心得到了一些力量。中年男子对刘英说:"你们的罪恶已经得到惩罚,明日会有我的使者到你家中,你必听她的话,才能彻底解脱。切记切记!"说完,中年男子便消失了,刘英从梦中醒来,将这一切告诉了丈夫。夫妻俩心想那弥勒佛终于显灵了,只是长得跟那个胖和尚不太像,于是跟徐小周商量等到中年男子的使者来了之后再出殡,徐小周答应了。

  第二天一早,来帮忙的农场邻居和外面的亲戚陆续到来,徐小周身披重孝,答谢各位亲朋好友。夫妻俩盯着这些上香的人,都是普通农民,怎么看也不像"使者"。  眼见日上三竿,徐家还是没有动静,来宾有些焦躁不安,议论纷纷。徐小周一遍一遍地跟宾客解释道歉,说是在等一个人。

  终于,一个有点不寻常的人出现了,她是刘英的外甥女谭容。谭容到了灵堂后,不上香不作揖,而是拿出一本书,念了一段话:"亲爱的主,亲爱的神天父,愿死去的人能够在你的带领下,在父神的国度中得到永生、平安和喜乐。我们今天所求的一切,都是奉着耶稣基督的名求。我们在天上的父,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。愿你的国降临,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,如同行在天上,不叫我们遇见试探,救我们脱离凶恶。因为国度、权柄、荣耀,全是你的,直到永远,阿门!"然后安抚徐小周说"愿主宽恕"。

  众目睽睽之下,谭容此举无异于大逆不道,徐家遭遇如此横祸,这女子却说让人宽恕他们,几位性情急躁的人当场就出言指责谭容。顾德忠夫妇俩心想谭容也许就是中年男子所说的使者,便将她拉到一旁的房间里,悄声问刚刚是怎么回事。谭容说道:"舅舅,我是基督徒,刚刚我是在给姐姐念悼词。"刘英很激动,将梦中那个中年男子的样貌描述给谭容听,问她是否知道那个男子的身份。谭容拿出刚刚那本书,封面上写着"圣经"两字,翻开封面,扉页上赫然印着一张图,图片上是一个身穿宽袍的男子,高鼻梁、深眼窝、瘦脸颊,被钉在一个十字架上,不是刘英梦里的人是谁?刘英狂喜道:"就是他!就是他!就是他托梦给我的。咱家有救了!"

  于是刘英将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事告诉了谭容,希望谭容能够帮他们捉鬼。谭容无奈地说:"舅舅舅妈,我们基督徒不会捉鬼,你所说的那个老太婆我恐怕无能为力啊。但是你们买的那个弥勒佛可不能再放在家里了,在我们看来,这是偶像崇拜,你们家发生的这些事我看多半都与它有关。还有,我觉得咱们最好把这个弥勒佛的事查清楚了再给姐姐出殡。"

  夫妻俩听谭容这样说,很有点失望,不过,一想到梦中的那个中年男子,俩人决定试一试。顾德忠说服了女婿,跟宾客们道了一百个歉,在宾客的说三道四中取消了出殡。两人分头行动,顾德忠和谭容回家去处理那个弥勒佛,刘英拿了手电筒去集市上寻找戴眼镜的年轻人。

  不说顾德忠和谭容如何处理弥勒佛,单说刘英去集市的事。

  刘英来到集市上买下弥勒佛的地方,卖鸡的人还在,年轻人早已不知哪里去了。刘英向卖鸡的人打听,没想到他们对年轻人还有印象,原来年轻人在遇到刘英前,已经在那里守了个把月,他的叫卖方式不同寻常,所以卖鸡的人就记住了他。卖鸡的人说好像听他提起过自己姓李,是李山下村的人。刘英问明方向,径直朝李山下去了。

  到了村里,天已经全黑,刘英遇到一位老人,便向他询问弥勒佛的事,老人神色躲闪,直说不知道。刘英于是把自己的遭遇都讲了出来,只听得老人不停叹气,同情地说:"造孽啊,造孽啊。"老人说:弥勒佛的事在村里人尽皆知,不过这弥勒佛并没有你说的那样邪门,它只是一个普通的神像,既不显灵也不害人。但是,弥勒佛背后的事对你也许有点帮助。

  原来,村里有一户人家,一家三口,小夫妻和这家男人的老娘。小夫妻成亲快三年了,日子过得倒也安稳,但是一直只开花不结果,所以夫妻俩吵架逐渐多了起来,互相埋怨对方。有一天,他们老娘不知道从哪里弄回来一个弥勒佛,说是可以保佑儿媳开花结果,原以为儿媳妇会喜欢,却没想到给婆媳之间埋下了隐患。弥勒佛不管白天黑夜总是在那笑,弄得一家人神经兮兮的。就这样过了大半年,儿媳的肚子还是没有任何动静,便怪罪老娘,不该弄这个玩意回来。儿媳责怪倒也罢了,不曾想儿子也开始责怪老娘,你想想啊,小两口办事的时候听着男人的笑声,能生出儿子来就怪了,这老太婆也太不醒事了。儿子的责怪让老太婆茶饭不思,慢慢地觉得真是自己害了他们俩,她一口气堵在心里上不来,拿着铁锤砸了弥勒佛,跳河走了。后来,小两口吵架越来越多,有一天晚上,俩人又大吵了一架,直到大半夜才平息下来,天亮的时候,村里人到他家一看,家里什么都没动过,那老太婆的遗像还挂在墙上,但是小两口已经不知去向,一直到现在他们都没有回来。至于你说的那个戴眼镜的小伙子是谁我就不知道了,因为据我所知,那老太婆的儿子不戴眼镜。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。"

  刘英谢别老人,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了些香纸蜡烛,去了老太婆的家。这是个普通农民的家,屋门口挂满了蜘蛛网,刘英推开虚掩的大门,大门发出"吱呀"的声音,灰尘呛了她一嘴,屋子里有点暗,刘英打开手电筒往屋里一照,一幅遗像当中挂着,从轮廓和衣服判断应该就是那位害死女儿的老婆婆。

  刘英点上蜡烛,烧了香纸,坐在遗像下的椅子上,对着遗像说:"这位妹子,看年纪你比我要大几岁,我就喊你一声姐姐吧。你应该也是苦命人,没过上几天好日子,我虽然日子不富裕,但是夫妻俩身体康健,女儿女婿和睦恩爱,比你要好一些。最近发生的事,我知道是你心里气苦,也不怪你了,回去后我们作场法事超度你,只盼你日后保佑我们平安,你看这样可好?"话音刚落,一阵风卷过地上的香纸,吹得到处都是,似乎是在回应刘英。

  当晚,刘英趁黑回到农场,丈夫和谭容正在等她。他们把弥勒佛埋在了土地庙那里。刘英说了办法事的想法,丈夫很支持,谭容却不太赞成,夫妻俩很不解,谭容说:"神已经开示你们了,你们现在已经是神的子民,不可以再做这些事。"听罢,顾德忠有点犹豫,但是刘英态度非常坚决,法事必须做,等做完后再跟着谭容信教。谭容拗不过刘英,于是,顾德忠夫妻俩请了水陆道场,为李山下老太做足了七天法事,才在"二七"的时候将女儿下葬。做完这些事后,夫妇俩在正对门口的墙上贴上了谭容带来的画像,信了基督教,再也没碰过迷信的事儿。信教后,家门口小土地庙的香火自然也就断了。说来也奇怪,自从夫妻俩信教后后,家里再也没有出过怪事,也许是那场法事做得好,请走了老太,也许是"中年男子"的画像保佑了他们,管他呢,只要平安就好。

  这事过去几年后的某天,刘英去街上赶集,人声鼎沸中,一个熟悉的声音传进了刘英的耳中:"大嘴米勒佛,法度有缘人,快来看看吧! "听到这声音,刘英恍如隔世,向那声音望去,只见年轻人正在朝自己笑,身前放着一个不过三十公分高的胖和尚……

  这个故事就说到这里,那边有人说你这不是在诋毁我佛吗?说良心话,老汉真的没有诋毁之意,这是老汉听过的一件真事儿,老汉只是原样复述出来而已。何况,老汉与刘英一家还有着千丝万缕的亲戚关系,我犯不着做这样的事,列位看官你说是不?不过啊,有一些事我倒想啰嗦一下,据说基督教在农村传播很快,信徒人数已经超过了佛教,老汉猜想这也许是跟经文的写法有关。要知道,基督教的主要经典只有一本《圣经》,用白话文写的,通俗易懂,而佛经却浩如烟海,都是用文言文写的,艰深晦涩,普通百姓要想窥得佛法精妙,还真有点难度。想当年,老汉初生牛犊不怕虎,硬生生将一本《金刚经》背下,不过背是背来了,却用了一辈子去参悟,直到耳顺之年才依稀懂得一点"神即道,道法自然,如来"的道理。
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10-7 18:47:17 | 显示全部楼层
  <驭兽蛊>

  十万武陵山,半数有巫蛊。哐!老汉今日闲来无事,且就着这半壶东坡醉给诸位说说那神秘莫测的武陵往事。

  说起武陵山,自得感谢人境结庐的大诗人陶渊明,一纸《桃花源记》不过寥寥数笔,便勾勒出一个令无数世人心生向往的世外桃源,使武陵山名满天下。不过,若是细数这令人向往的诸多缘由,除了景色罕见之外,恐怕"避秦时乱"才是世人避世的根本所在。其实,陶渊明并没去过武陵,因为那里非但不是月尽天明的人间仙境,反而是个有去无回的修罗世界,何以见得?有诗为证:瘴地难为老,蛮陬不易驯。土民稀白首,洞主尽黄巾。诗中说的是武陵人生活艰难,很少有人能活到白首。由于生存环境恶劣,武陵人一切都要看天吃饭,于是就拜托某些人去跟老天爷请愿,这些人就是端公了,端公们问天打卦、寻医给药、招魂下蛊,无所不能,自然而然地,那些最神秘的故事就发生在他们身上……

  这个夜晚很寻常,就是月亮大得出奇。一群已经栖息的飞鸟突然被惊醒,从树丛里钻出破空而去。树下走出一只大虫来,斑斓的花皮、吊睛的巨眼在月光下看得分明,大虫眼睛半闭,耷拉着脑袋,尾巴拖在地上,正走在一条羊肠小径上。大虫身后跟着一只狐狸,也如大虫一般无精打采,狐狸身后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其他动物,有狼、獾、野猪、山羊、麂子,大大小小密密麻麻排成一片。这群动物安安静静地跟在大虫后面,行进得极为规整有序,宛若训练有素的军队。

  队伍在大虫带领下转过两个山坳,穿过一片草地,来到一条瀑布下。白练似的瀑布约五米宽,从三十米多高的地方一泻而下,水声轰隆极有气势。瀑布下是一口潭水,潭水极深,奇怪的是,也不见有出口处,潭水竟然没有漫出来,想来潭底应有暗河。潭中央有一巨石凸水而出,上面坐着一个人,这人身穿黑色道袍,头戴十方佛相帽,非道非佛不伦不类,手里拿着一根黑不溜秋的短笛正在吹奏,却并没有声音发出。

  群兽排成一圈围在潭水边,伏在地上瑟瑟发抖。过了半晌,吹笛人手指起伏,似乎换了一个曲调,只见群兽一个个翻转过来,露出软软的肚皮,肚皮跟着吹笛人的手指节奏一上一下。过了约莫一盏茶时间,不知从哪里钻出一群大老鼠来,这群老鼠个头极大,尾巴将近两尺长,身体有一头两月小猪那么大,头上长着一对大大的招风耳。只见老鼠们纷纷爬上群兽的肚子,用爪子撕开肚皮掏出湿淋淋的内脏,贪婪地吃了起来,吃干净一个然后再去吃其他野兽。不到一会,这群野兽全部都归了西,内脏的血腥味和肠子里的粪便味道混在一起,中人欲呕。老鼠们饱餐后,合力将群兽的尸体全部推入潭水,尸体很快被卷入水底。打扫完餐桌,群鼠又不知从哪里退走了,片刻间消失得干干净净,一阵山风吹过,带走腥臭味,大山里又恢复了平静,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。那人做完这一番让观者惊心、闻者咋舌的举动后,收起短笛,踏过水面走出潭水,头也不回的下山去了。

  老汉敢用东坡醉保证,若不是亲眼所见,诸位看官必不会相信这样的事,但是世间多的是这种奇人异士,只是他们平常化作普通人打扮与我们生活在一起,我们不知道罢了。

  且听老汉插话,月下那人所奏的乃是武陵恩施土家的"驭兽蛊",该蛊术通过声音控制野兽,能让野兽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来,这种声音人耳听不见,用今天的科学解释,它应该是一种高频率的次声波。不过,缘何野兽们会受这种声音的影响,那就不得而知了。
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神州风水网手机版|Archiver|神州风水论坛

GMT+8, 2024-11-25 07:04 AM , Processed in 0.151031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